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村里一年逾八旬的鳏夫,没来得及与子女告别便驾鹤西去,貌似心不甘,情不愿。但他的几个儿女一合计,该甩甩手“孝心”一回了。每人集资上万元为父举成葬礼,每餐摆十几至四十余桌不等宴席招待亲朋好友不说,还请来和尚师公念经做“法事”,另加管乐队、龙队,大张旗鼓、轰轰烈烈闹了整整一个星期。钱花了不少,换来的是知情村民的一顿臭骂:“活着不孝,死后大闹”。原来,老人在世时,儿女们把他当做“包袱”,推来踢去,连“轮饭”都吃不顺,可怜的老人终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生前对老人不孝,死后大操大办,这种现象在城乡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人的“孝心”只是挂在口头上,生前不尽心赡养老人,老人死后则“披麻戴孝”,风风光光地将老人送上山,说是尽了“孝道”。过路客皆说好气派,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这样不是为老人尽孝,而是为了顾及自己“脸面”,显示自己的势力,有的甚至利用机会“大捞一把”。由此看来,“厚养”不容忽悠和轻视;“薄葬”有待关注和推行。这样更会合民情、顺民意,赢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理解。
“厚养薄葬”,首先在于“厚养”,“厚养”就是尽孝。尽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并被儒家认为“仁之内核”。从孔子的“孝悌”思想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不强调孝敬父母之道。看一个人对父母孝与不孝,不是凭一时一事,更不是看事后如何张扬,重在看你在老人面前如何“厚养”。古人说:“凡为人子弟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通俗地说,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顺嘛,平时能多多陪陪老人说说话,从不跟其斗嘴、斗气,不违背其心愿做事,尽可能带他们四处走走,晒晒太阳,见见外面的美好胜地。记得有人调侃:孝顺孝顺,孝了你才顺;舍得花在父母身上的钱,越花越有,越花越多,因为父母是你的第一福田,是你的在世佛。一席调侃话,硬是上了心。总之,这些孝要建立在父母能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当然,若能做到久病床前有亲情,久病床前有孝子,是为厚养,此乃孝子之心足矣!
显然,为其死后的“风光”、“潇洒”走一回是不现实的,是虚的、是假的、是浪费、是糊涂、是愚昧,因为他们不能受益丁点。“厚养薄葬”,其次在于“薄葬”。几千年来,尽管“磕头”、“跪拜”“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但“人死如泥,万事皆休”,来如风雨,去如微尘。只要生前对老人孝敬,也就尽到了孝道,就问心无愧了;老人死后不如丧事简办,抑或响应政府的号召火葬,这样简捷、利索、环保。一代总理周恩来生前深得人们的爱戴,死后遵循其遗嘱火化,而且是将骨灰撒向祖国河山的范者。留得方寸地,来把子孙耕。生前厚养老人,心无“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薄葬死者也就在情理之中,也就情有可原,死者大可安息了。旁人不会说三道四,更不会遭到唾弃和臭骂了!
是此,“厚养薄葬”很有必要,迫在眉睫,值得提倡!
来源: 新邵新闻网
作者:谢玉庄
编辑:王琳璐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wap.rednet.cn/content/646743/66/1307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