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邵县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0年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新邵县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新邵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21日在酿溪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县委委员37人、候补委员7人。不是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在职县级领导,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县直有关单位、省市驻县有关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县纪委委员,县监委委员,以及其他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全会由县委常委会主持。县委书记阳晓华作了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阳晓华同志受县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新邵县委关于制定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陈历贤同志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来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发展、办民生实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全会高度评价全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县紧紧围绕建设“大美湖南之心”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全域化,新邵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政通人和、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8年实现有质量的脱贫摘帽,连续三年代表湖南高质量迎接国家检查,《求是》杂志评选的“2020年中国社会保障100佳县市”,我县在全国2657个县中排81位。园区发展势头强劲,“135”工程升级版完成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新邵经开区创建成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双创”示范基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已通过省考核验收。全域旅游欣欣向荣,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4个,成功举办全省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已通过省初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公德教育深入人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创建示范单位,正在积极创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全县上下党员干部精神振奋,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日益浓厚,神清气朗的良好政治生态有效形成。经过五年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会认为,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为新邵发展提供了管方向、管根本、管长远的行动指南。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到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认为新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机遇而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孕育着不可估量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素市场化、更高水平开放、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整固和消费升级,有利于疏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助力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湖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有利于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省委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系列改革措施将落地实施,新邵处于沪昆经济发展带、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发展面临巨大机遇、蕴含巨大潜能。就挑战而言,新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面临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的双重任务、传统动能乏力与新增长动力不足的双重困扰、城市建管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压力,高质量发展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这就是: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经济强县、科教强县、文化强县、生态强县、旅游强县、健康新邵,基本实现“大美湖南之心”美好愿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成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新邵、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新邵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部分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在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中展现新邵新作为、彰显新邵新担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引领。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十四五”时期,建成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康养示范区。经济实力更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力争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基础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城镇建设更美。加强县城精细化管理,打造全省一流水脉智城,加快与市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步伐,全面实现交通融城、民生融城,打造风情浓郁、风光优美、人文厚重、产业兴旺的特色小镇,建成一批经济强镇。旅游发展更快。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建设高品质全域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旅游品牌,使旅游景点更美、旅游功能更全、旅游品质更高,建成全省文化旅游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环境更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改革开放更活。“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户籍、土地、财税金融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市场体系和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市场化程度大幅上升,跨域合作空间全方位拓展。民生福祉更好。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文明程度更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深化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治理效能更佳。深入开展“六个履职”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全会提出,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实施智能装备制造提升、再生资源产业优化、智能家居家电(电子信息)赋能、汽摩配件扩容、医疗器械产业建设、“专精特新”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七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奋力把新邵建成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全会提出,坚持推进旅游全域化,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服务品牌,使旅游景点更美、旅游功能更全、旅游品质更高,全力把新邵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创新“旅游+”模式,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会提出,坚持中医药传统与特色,打造国家中医药康养示范区。加快中医药种植基地、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康养产业,形成中医药产品、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联动发展格局,努力把新邵建设成国家中医药康养示范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建设中医药康养基地,推进健康新邵建设。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全会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全面提升区域开放水平,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积极拓宽对外经贸合作,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
全会提出,坚持扩内需稳投资,构建新发展格局。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升级,在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作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六网”建设,积极推动消费升级。
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精细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会提出,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协调联动,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更加注重整体效能,促进县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接融入国家、省、市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壮大现代文化产业。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环保美丽新生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全会提出,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竭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人民充分就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社会服务供给。
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扬斗争精神,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法治新邵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清廉新邵建设,加强规划制定和落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全县上下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合力。
全会号召,全县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保持定力、顽强拼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邵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中国共产党新邵县第十二届委员会
编辑:张雯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wap.rednet.cn/content/2020/12/28/879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