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20日讯(通讯员 刘永利)大山巍巍,初心红红,故事多多。
自2018年3月以扶贫工作队队员的身份进驻大新镇双溪村,并于2020年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县交通质监站安全股负责人谢博池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奉献真情,展现初心,留下了串串动人的故事。
双溪村是由原大新镇大坪岭、刘家排、双泉3个村合并的一个大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偏远村,距县城有近四十公里。虽然是一个非贫困村,但双溪村人口基数大,共有466户,人口有1962人,贫困人口多,原有贫困户181户共704人。
刚驻村时,谢博池还是扶贫战线上一名新兵,当时正值镇里开展贫困户信息采集核对,而村两委成员大都不会用电脑,他们走访群众采集信息,一直都用纸质表单,往往是各种表单抱满怀,谢博池的到来,为村里解了燃眉之急。为做到精准识别,他白天采集贫困群众家庭信息,晚上汇总采集到的数据,还加班加点“恶补”各项扶贫政策,经过一个月的仔细摸排走访,确定真实贫困户169户、贫困人口677人。
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谢博池不仅慢慢的上手了扶贫工作,而且逐渐扛起了双溪村扶贫工作的大旗。由于扶贫业务水平过硬,今年7月,谢博池被县委组织部抽调去往洞口县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脱贫验收数据审核工作。期间,他利用三年来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多次帮助团队审核错误的数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团队同事的肯定,他所在的数据审核组也得到了市政府和洞口县政府的一致好评。
双溪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十分落后,有两个组未通水泥路,村民出行不便。驻村后,谢博池和扶贫工作队把工作的第一个目标瞄向道路建设。他积极向上级和工作单位反映,得到县政府和工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为村里硬化了大约3公里的连通外村的主要干道,另外还争取到20多万元的水毁公路恢复专项资金,实现了全村组组通水泥路。
察看天士力中药材合作社选址
通过实地考察,并与村干、村民研讨,谢博池认定双溪村的气候和海拔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计划报单位党组,在单位党组的支持下,谢博池重点帮助双溪村村主任谭革文建立天士力专业农村合作社,为其争取项目资金,并请专业人士对双溪村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当年就为该村580名村民共分红30.6万元。
在驻村闲暇之余,谢博池经常和驻村干部一起,主动到田间地头帮助建档立卡户干农活,还时常去天士力合作社种植基地去帮助杀虫除草,察看中药材的生长情况,以此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入户宣传危改政策
危房改造事关村民的福祉,近年来上级投入力度大,谢博池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危房户进行危房改造。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民生大好事,却有个别危房户由于封建迷信、思念观念落后等原因不配合支持,不愿意加入危房改造的行列。双溪村近80岁的村民刘某某,老伴去世,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他带着孙子生活。两间老木房子年久失修漏雨,经鉴定为D级危房。谢博池上门向刘某宣传政策,打算将其纳入危房改造对象,但刘某某以资金不够为由,不愿开展危房改造。见此,谢博池与其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儿子取得联系并做通工作,最后拿出10万元支持父亲建新房,加上政策扶助,2019年11月,刘某某和孙儿高高兴兴地住进了三间新房。
开展教育扶贫,谢博池一直不遗余力,对于好学上进的贫困孩子,他在思想上鼓励他们,在物质上资助他们。2019年6月,双溪村1组的贫困户吴小平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然而却为学费发愁。谢博池了解吴小平家里的具体情况后,要其打好困难证明,并在工作单位为其争取到2000元的困难补助,解决了吴小平小孩读大学的问题。如今,双溪村学生勤勉好学的风气逐步形成,2019年和2020年,该村建档立卡户刘后爱的两个女儿先后以高分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被传为美谈,他两个儿子的成绩同样在学校名列前茅。
在驻村期间,谢博池当过“学生和老师”,当过“队员和裁判”,当过“群众和干部”……尽管“身份”有多重,但如今身为扶贫队长的他职责使命未变,初心未变。2018年,县交通质监站驻双溪村扶贫工作队被评为县先进工作队。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刘永利
编辑:张雯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wap.rednet.cn/content/2020/10/20/853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