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刘秋实: 为山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2020-09-14 00:00:00 字号:

  910日,在新邵县庆祝第36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获评2020年县“最可爱乡村教师”的严塘镇石黄学校老师刘秋实上台,做主题为“我只是为山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的典型发言,她讲述的三个小故事让场的所有人动容。

微信图片_20200911164304.jpg

图为刘秋实参加市师德师风巡回演讲活动演讲现场。

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改变从支教开始。

  1999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刘秋实梦想成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2008年,刘秋实调到严塘镇中心小学,工作一如既往地任劳任怨。2010年,严塘中心校下发“支援边远学校”方案,召开教师会,规定支教一年,一年后仍回原单位,但无一人报名。刘秋实想,边远学校缺老师,总得有人去,在哪里不是教书?一年而已,挺一挺就过去了。于是她主动请缨,成了第一个下去支教的老师。刘秋实在当年支教的湾里小学干满一年后,本打算回到中心小学,可面对老校长的挽留和孩子们期盼的目光,她决定继续留在湾里小学。在湾里小学,她这一干,就是3年。

  2013年底,严塘镇最偏远的石黄教学点严重缺少教师,年后正常开学都成问题,希望各校积极发动教师去石黄支教。刘秋实听了后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去石黄支教,那里的孩子更需要你。当即,她就给中心校领导表明她的想法,中心校领导很疑惑:“你好不容易把湾里学校领入正轨,怎么又想去石黄?”她笑笑说:“那些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既然是支教,到哪里都一样”。

  迄今,刘秋实已在石黄教学点又干了7年。她说,自己不会再考虑是否要回到中心小学。

微信图片_20200911151102.jpg

给学生上课。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干好工作的最大动力。

  20111019,专家团到石黄小学验收两督工作,那天也是刘秋实婆婆60岁生日。原本早就请好假准备回去替婆婆做寿的,但她工作没人替代,担子撂不下。而她婆婆就她老公这个独生子,连媳妇都不回去给老人家祝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工作实在走不开的刘秋实便硬着头皮给婆婆打了个电话,婆婆只冷冷地说了一句话,“地球少了你就不会转?”   

  下午,忙完工作的刘秋实急忙赶回衡阳的家里,并厚着脸皮向婆婆赔礼示好。旁边的老公也帮忙说情,婆婆慢慢释然了。刘秋实庆幸自己有个理解、支持她的另一半,充当了家里的“润滑剂”和“双面胶”。她还庆幸自己有个好婆婆,对她颇多理解和支持。是家人,让她的努力更有价值,让她的工作更有动力。

  在湾里学校支教3年,该校的教学成绩稳步上升。2013年期末,18个考试科目,该校获得了17个奖励名次。消息传到村里,老支书听到喜讯后,用农村最高礼节,在学校备下蒸盆宴席,放鞭炮庆祝老师们的归来……

微信图片_20200911151120.jpg

辅导学生作业。

给一位语言障碍的孩子点亮了一盏灯。

  到石黄教学点,刘秋实接手的二年级只有9名学生,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她抓学习基础、抓行为习惯、开家长会,给学生做家访,和学生做朋友,和家长们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班上有个小男孩,虽然上小学二年级了,但从未说过一句话。他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快六十来了,平时起早贪黑,家里就他和母亲两人,根本没有语言交流环境,也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

  刘秋实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地去关注他,了解他,关心他。慢慢地,他开始变了,变得愿意听刘秋实说话了,愿意和她亲近了,脸上也慢慢有了笑容。

  2016年临近五一时,刘秋实因为急性肠胃炎,住了三天院。返校上班的第二天,小男孩见刘秋实一进办公室,就从裤兜里掏出两个鸡蛋往她办公桌上一放,怯怯地说了三个字“老师,给。”刘秋实惊喜得眼泪夺眶而出,不仅是因为孩子用最诚挚的爱给了她极大的回报,更让她兴奋的是,他终于迈出了开口说话的第一步,这对孩子和刘秋实来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个瞬间,刘秋实突然觉得:做教师,是她这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在石黄教学点,刘秋实一呆又是7年。她想,自己已经扎根山区支教10年,习惯了,就自然了,一定还会有第二个10年,第三个10年……

  “作为一名扎根乡村21年的教师,我唯一的存在,就是我是一个点灯人,我只是为乡村孩子点亮一盏心灯。”刘秋实深情地说。( 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何雯)


来源:新邵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何雯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