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新邵县站11月8日讯(通讯员 何灿)“我们这种摇钱树,种下去之后很快就能结果子,成本少,利润高!”趁着赶集的好日子,刘美民在农贸市场向卖水果的摊贩给自家的果苗打广告。说起自家的果苗,刘美民面上满是自豪“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做果苗的,今年行情好,赚个几万块不成问题!”
很难想象,被摊贩们戏称为“刘总”的刘美民在一年多以前还是一名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刘美民是新邵县雀塘镇枫树村人,今年79岁的他只有一只手,属于2级残疾,在家乡找不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唯一的儿子也不幸是3级残疾,全家六口人挤在一套破旧的泥瓦房里,只能靠儿媳妇在养殖场做清洁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对于这个因残致贫的家庭来说,生活异常贫困,脱贫致富在他们的眼里,曾经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
扶贫干部刘怀邵还记得初次来到刘美民家时所见到的一幕。杂草丛生的小路两旁是破旧开裂的土墙,昏暗的灯光下刘美民衣衫褴褛,家里除了一把破烂的椅子,只有简陋的几件家具。最初的几次接触下来,他发现,长年的肢体残疾不仅影响了刘美民的生活,更是已经影响到了刘美民的心理,让他对脱贫失去了信心。要让这样一家人走出贫困的阴影,着实是一个棘手的挑战。
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准脉、下对药。只有找准贫困的症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才能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为此,雀塘镇党政领导和扶贫办对刘美民的情况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在众多扶贫创业项目中向他推荐了果苗培育。对于身有残疾的刘美民来说,果苗培育不需要花大力气,只需要每天浇水施肥即可成长;同时果苗的种子成本低,生长周期快,能够较快地收回成本。在镇干部的大力推荐下,刘美民将信将疑地购买了种子,在自家的田地里试种了第一批果苗。谁曾想,种出来的数百颗果苗很快就脱销了,第一个季度就为他带来了几千元的净利润。
在尝到了果苗致富的甜头后,刘美民一家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申请了3万元贷款,又购买了一批果苗种子。如今,刘美民家里种植的各类果苗已经达到了5万株,预计今年可以为他家带来7万元的收入。如今的刘美民,已成为了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他正鼓足干劲,大踏步迈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扶贫不能只扶好扶的贫,一个不落下才是全面小康。雀塘镇把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创业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对于那些难以脱贫的“钉子户”,要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并帮助他们完成计划,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牵牛要牵牛鼻子,扶贫不搞花架子,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要坚持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何灿
编辑:谢迎春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wap.rednet.cn/content/2018/11/08/74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