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新闻网9月30日讯(通讯员 何雯)竹筒的割锯声、竹条的拉丝声、培训师的解说声、各路媒体的拍摄咔嚓声……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9月29日,位于潭府乡陂丁村的新邵县四杰竹业有限公司人声鼎腾,热闹非凡,该公司首批员工岗前培训大会如火如荼地举行。
当天,湖南日报、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等省市媒体及邵阳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新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负责人,对我县“扶贫车间”进行集中采访观摩。
近年来,受产业结构调动的影响,我县外出务工劳动力呈回流趋势,今年更趋明显,他们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愿望十分强烈。“就业是民生之本”,县委、县政府及企业省时度势,主动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与企业联系,紧紧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培育和发展扶贫车间。
潭府乡优质楠竹资源十分丰富,县纪委驻陂丁村工作队队长肖定达认定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主动联系当地竹子大户石文卫,成立了四杰竹业有限公司,既利用资源促进竹农增收,又安置了3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大新镇栗滩村村主任潘平平与邵阳监狱驻村工作队长唐向荣四处奔波联系产业,最后促成翔凤鞋业的扶贫车间落户栗滩村,吸纳周边200余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余名。唐向荣表示,待该鞋业公司稳定向好后,他们还计划引进一家制衣公司入驻该村,为更多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此外,坪上镇、潭溪镇、寸石镇、严塘镇、太芝庙镇、龙溪铺等地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既有富余的劳动力,又有标准化的厂房,各镇党委、政府广泛联系,招商引资,一个个“扶贫车间”相继落户安置区。自今年5月以来至今,我县共建成扶贫车间40多家,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00多人。
严塘镇的常兴鞋业、酿溪镇的左迪尼服饰、小塘的飞宇皮具等中小企业主因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追逐着回流的劳动力向内地布局产业发展。还有一些企业,他们将厂址和车间选在学校、村(社区)、医院等人口集中的地方,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了解,仅酿溪镇资滨社区就有大大小小未挂牌的车间20余家,吸纳一中、三小“陪读家长”500余人就业。还有些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带着多年务工积累的资金和技术返乡创业,在家乡建起了一个个专业合作社、公司和加工厂,据初步统计,全县现有上规模的合作社有30余家,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1000余人。
2018年是新邵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就业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脱贫方式。我县的扶贫车间虽然才起步不久,但发展势头良好,已被省市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何雯
编辑:xieyingchun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wap.rednet.cn/content/2018/09/30/60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