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邵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用国学浸润心灵
2018-05-23 10:27:41 字号:

  

 

  双胞胎小姐妹认真看国学书

  

 

  《如何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公益讲座现场

  

 

  幼教工作者培训现场

  

 

  专心听课的家长

  新邵新闻网5月23日讯(通讯员 杨能广 邱文丽 陈受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月20日,位于邵阳市北塔区的邵阳同庆国学馆内书声琅琅,一群年龄大小不等的孩子正在大声朗诵《论语》。而另一间教室里,几十名来自市区和周边县的家长、老师们则在认真聆听专家的传统文化讲座。

  邵阳同庆国学馆,是新邵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国学培训基地之一,近一年来,这里每个周末都举办国学公益读书会。“现在每个周末都有30余名小孩,50多名家长或老师前来学习国学”,该国学馆负责人雷云任说。

  新邵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创建人是新邵县大新镇的企业家张林轩。今年54岁的张林轩现在广州经商,事业有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国学,从此被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也让多年在商海拼搏的他更深刻感受到人要有爱与感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滋润,张林轩的三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并影响到下一代,他的三个儿子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都事业学业有成。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为回报家乡,2015年10月,张林轩发动成立了新邵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并担任会长。搭建了协会平台,国学发扬光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该会自成立以来,先后邀请全国多位知名专家前来授课,至目前共举办了16场国学经典公益论坛,并举办了多场大型公益宣传教育和6期公益性的儿童寒暑假弟子规诵读、冬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者上千人次。

  2017年11月,新邵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积极响应国家两办文件,发起并承办了邵阳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的校长公益论坛。在论坛举办后,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5月,先后三轮组织了河南道中书院公益助教团30多位讲师,在邵阳市区、新邵县及邵阳县160多所学校与幼儿园,向学生家长共进行了189场主题为《如何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的公益讲座,影响听众26000多人次。通过讲座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儿童读经典,不但可以涵养孩子一生的品德,还能提高孩子的一生的为学能力,让儿童教育既简单而又高效,掀起了广大中小学生亲近经典、热爱经典,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热潮,进一步推动了国学教育的开展。

  在新邵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和市相关单位的积极推动下,邵阳市教育局于2017年11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7—2018年度中华经典诵读常态化活动的通知》,要求各校要有年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并纳入相关教学计划,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推进“经典诵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

  通过校长园长公益论坛及家长公益讲痤,已有10多家幼儿园与小学开始了经典诵读进课堂,邵阳同庆国学馆通过周末成人公益班,公益培训志愿者老师,先后在邵阳市区、新邵县及邵阳县发起并协助30多个学校与幼儿园成立了30多个周末亲子公益读书会,每个周末参加读书会人员高达3000多人,在新邵城乡也有十余家幼儿园开办了周末亲子公益读书会。一到周末真是“书声朗朗,经声四起”,通过周末亲子共读《论语》等中华优秀经典,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华优秀经典文化。通过亲子共读,不但促进了亲子情感,也为书香城市,文明邵阳作出了突出贡献。

  寸石镇武桥学校的刘卫亮老师在国学公益读书会学习后,她在自己所带班级带领学生诵读《论语》,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国学经典诵读,还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言谈和行为习惯。经过一个学年时间,学生的成绩和德行修养都有非常大的提高。2017年下学期,她所带班级90%以上的学生双科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一时引起了轰动。2018年,上级将刘卫亮调到了大富学校。因为家长们对刘老师教书育人特别满意,大家都不愿她离开,结果又把她“抢”回来了。

  邵阳市东塔小学一名陈姓学生,以前非常顽劣、好动、定力很差。去年7月,他的家长了解到国学能够提升孩子的德行修养后,便每周都陪他儿子一起来同庆国学馆参加周末读书会。经过6个多月的学习,该学生不仅能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共22000多字的经典包本背诵,而且变得彬彬有礼,有了良好的定力与专注力,在班里的成绩也从一般一跃进了前三名,整个人都脱胎换骨。其父母以前只是忙于做生意赚钱,现在也花很多时间陪孩子一起读起了经典。

  新邵县传统文化促进会还建立了一家免费提供素食午餐和国学公益讲堂的机构“临江雨花斋”,通过免费供应餐食的形式,向公众讲授国学经典,开办雨花学堂,诵读中华经典,传播“感恩”理念。自2016年建立以来,已投入60余万元,为68000余人次提供了午餐和国学教育。“免费的午餐”情暖了众多的低保人员、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也成了促进会的一大活动亮点。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杨能广 邱文丽 陈受田

编辑:xieyingchun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