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基础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基础越牢,发展速度就越快,发展质量就越好,发展越具后劲和持续性。邵阳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要想实现市委提出的五年之内把邵阳建设成为湖南中西部的经济强市、湘桂黔边陲的旅游胜地、湖南西南部的生态屏障、资江全流域的文化名城、八百万邵阳人民的幸福家园的目标,就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谋求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新邵而言,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发展战略上要始终突出核心地位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新邵实际,致力夯实发展基础,新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4.3亿元,是2007年37亿元的1.63倍,年均增长12.9%;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15亿元,是2007年2.23亿元的2.22倍,年均增长22.1%;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1亿元,是2007年9.8亿元的2.15倍,年均增长21.1%,工业企业实缴税金2.62亿元,是2007年1.03亿元的2.54倍,年均增长26.3%。2008以来的四年,是新邵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但客观审视当前新邵县情,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增收困难、维稳压力大等现实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新邵属于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定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未来几年,新邵的发展定位仍然是坚持不懈地打好基础,仍然要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新邵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重点、第一方略、第一举措。去年,我们依据这个判断,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就新邵下阶段怎么干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概括而言,就是要紧扣“致力夯实基础,实现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全力打造“工业、交通”两大优势品牌,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路网建设、做大城镇、兴办水利、保护生态、加强社会建设等六大任务,全面建设“开放、平安、生态、富裕”四个新邵。
二、在主攻方向上要始终突出“三大重点”
1、要突出产业发展。产业是经济的骨骼,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反映。与发达地区相比,新邵最显著的差距首先就表现在产业发展上的差距,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层次还是产业聚合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新邵要继续按照“做强二产、做特一产、做活三产”的产业发展总思路,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效益提升,切实打牢产业基础。做强二产方面,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形成“一切突出工业发展、一切围绕工业发展、一切保障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狠抓现有企业的转型、改造和升级,重点扶持新龙矿业、筱溪电站、晒谷滩电站、辰州锑业、广信造纸、云翔矿业、湘林置业、阳光电化、三化等现有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要通过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加快引进一批符合产业要求、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当前重点要跟踪引进多肽健康产业园、九兴控股皮革工业园、奥托高科技产业园、瑞泰高温耐火材料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好工业发展载体。围绕建设“100亿园区”目标,切实扩大新邵经济开发区规模,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对资金、项目、技术的集聚能力。做特一产方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近城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大力推进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建立一批规模化养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和优质水果、蔬菜、中药材、花木种植基地。做活三产方面,重点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努力促进三产繁荣发展。
2、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新邵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新邵要谋求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未来几年,新邵要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继续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路网建设方面,要在抓好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和国省干线改造的基础上,依托高速公路互通和高铁站场,对全县路网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局,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切实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铁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干支相连,衔接顺畅、城乡通达、安全高效的交通网络,努力把新邵建设成全省交通最为便捷的县市之一。农田水利方面,继续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切实抓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中小河流域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和新型沼气能源推广等工作,全面提高农业综合保障水平。城镇建设方面,加快启动新邵大道片和九头岩片新区建设,扎实抓好邵阳华天城、酿溪生态园、新邵大道、塘口大桥、县城新汽车站等重点项目。旅游设施方面,要着力改善白水洞、白云岩、龙山森林公园、赛双清公园等景区基础设施条件。
3、要突出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目的,也是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面对被征地农民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的现状,新邵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情入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安居、扶贫、社会保障、救济救助、优生优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事关民生利益的重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三、在具体手段上要始终突出项目支撑
项目投资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引擎。没有项目的支撑,没有投资的增长,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夯实基础的第一位工作来抓。一是科学谋划储备项目。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取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精心挖掘、策划、包装、推介一批市场潜力大、吸引投资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二是主动对接争取项目。牢牢把握和紧紧抓住武陵山片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政策,紧盯国家投资动向和重点领域,及时掌握上级和对口部门的项目资金安排意向,积极加强沟通联系,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笼子。三是大力招商引进项目。想方设法承接产业转移,组建专门招商小分队长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地区,重点围绕支柱产业、优势资源、重点企业招商,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和新技术上取得突破。四是优化环境服务项目。推行重大项目建设包干责任制,加强协调服务,严厉打击干扰和阻碍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切实为项目落地建设开绿灯、清障碍,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四、在保障措施上要始终突出执行力建设
夯实基础是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战。能否打好这场攻坚战,是对我们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最大考验。一要深入开展“知足感恩、爱岗敬业”心态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安排,在全县上下扎实开展“知足感恩、爱岗敬业”心态教育,教育和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懂得知足、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狠抓夯实基础的各项工作的落实。二要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约束,大力整顿干部队伍中的玩风、懒风、散风,促使干部队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三要继续推行“两重点三主要”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体系。近年来,我们通过在全县推行“两重点三主要”责任目标管理体系,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经济形势,维护了新邵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了新邵经济又好又快展。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行“两重点三主要”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把全县每年的工作和发展任务认真归纳梳理和量化分解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主要工作、主要矛盾、主要财源”五大项,由县级领导带头实施,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夯实基础的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作者:伍备战]
[编辑:黄多生]
来源:
作者:中共新邵县委书记 伍备战
编辑:xieyingchun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wap.rednet.cn/content/2012/08/16/613443.html